去年重慶擁有316個“藍天” “重慶藍”何以成為常態
圖解:重慶藍成常態,這里的天空、河水、土壤都是你喜歡的。
6月4日,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六五環境日新聞發布會。華龍網-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會上通報的《2018重慶環境狀況公報》(以下簡稱《公報》)了解到,重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2018年,重慶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6天,同比增加13天,“重慶藍”已成常態。那么,重慶是如何打贏“藍天保衛戰”的?
靠“智慧” 大數據、人工智能“上崗”
“請指揮中心值班人員查看是否有大氣污染發生。”
“紫云臺監控點位發現一處裸土未覆蓋,請出動無人機巡查核實。”
“巡查發現禹州雍錦府大片裸土未覆蓋,已通知工作人員到現場處置。”
在北碚區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指揮中心,辦公室內就能完成上述指令。幾分鐘后,該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,就看到了該工地已經開始對裸土進行覆蓋作業。
據北碚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打贏藍天保衛戰,2018年,北碚區構建“智慧藍天”工程,堅決遏制交通、揚塵、工業、生活四大污染,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0天,同比2017年增加27天,列主城區第一,實現了增藍天、降濃度的雙目標,藍天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。
去年12月,北碚區在全市率先建成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測預警體系,覆蓋全區17個街鎮,共設置600余名網格員,投用129套空氣質量監測預警標準站、微觀站、視頻觀察站、專項監測站,做到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實時掌握趨勢。
“預計本月將試運行人工智能污染源識別系統,轄區出現空氣污染情況系統將自動識別、精準定位,通知網格員到現場處置。”該負責人說,這又將大大提升轄區空氣質量監測預警效率,節約了人力、物力。截至5月31日,北碚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36天,同比增加5天,優良天數位列主城區第一。
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重慶初步建成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數據管理平臺,累計收集處理空氣質量現狀、目標、污染源清單、工作合賬等各類信息600萬余條。并建成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合二期項目,開展區域空氣質量3-7天預測預報。建立排放源清單,強化大氣污染成因分析及來源解析研究,科學支撐打贏藍天保衛戰。
靠人力 一群奮斗在一線的“幕后功臣”
其實,“重慶藍天保衛戰”幕后終究離不開一群人的努力,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蔣昌潭就是其中一位重要“功臣”,他的工作就是與數據打交道。
每天早晨,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開手機查看最新的數據,到了辦公室也是將數據進行比對和研判,一旦發現數據有異常,就要趕快進行分析。他常去現場監測采集數據,不管是暴曬雨淋還是半夜凌晨,都是如此。
夏季開展污染源廢氣監測是一項辛苦又很危險的工作。每次在監測現場,監測人員需要扛著幾十斤重的監測儀器設備,還要忍受炎炎烈日的蒸曬,幾個小時下來,中暑在所難免。
從業20余年,蔣昌潭參與和主導了許多大氣污染研究控制項目,其中,他參與了預報預警中心的機構籌建和業務平臺建設,并組織完成了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一二期建設,制定完善了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的會商研判制度、數據審核制度等多項制度,為重慶市的空氣質量預報工作貢獻了力量。
蔣昌潭只是環保人的一個縮影,還有更多的“幕后功臣”堅守在環保一線。這其中有奔走一線的環境執法人員,也有在后方實時監控指揮的監測人員……正是因為這群人的堅持和努力,助力“重慶藍”成常態。
靠舉措 四方面污染有力控制
《公報》數據顯示,2018年,重慶市機動車保有量630.20萬輛(汽車419.69萬輛),交通污染控制是大氣污染整治重要的一環。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重慶查處違反限行規定的車輛約30萬輛次,整治冒黑煙車和超標車2.6萬余輛,淘汰老舊柴油車1.7萬余輛。并調整運輸結構,發展多式聯運;啟動主城區汽車客貨運站場搬遷工作;推廣新能源車1.3萬余輛,建成充電樁8000余個。
針對揚塵污染,重慶實施施工工地控塵“紅黃綠”標志分級管控領跑者制度,督促8000余個施工工地嚴格執行控塵“十項強制性規定”;完成主城區1400萬平方米裸土覆蓋和綠化。建設和鞏固揚塵控制示范遺路1700條,道路酒水量同比增加9.0%,主城區主要道路機掃率提升到90%。嚴格執行建筑垃圾運輸車密閉運輸,嚴查冒裝撒漏、帶泥帶塵車輛。
工業污染控制方面,重慶累計關閉搬遷大氣污染企業300余家,并完成汽車整車制造及零配件生產、汽車維修、印刷包裝等行業企業及燃煤、燃氣鍋爐使用單位深度治理676家;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淘汰34臺,去產能退出煤礦2個、燒結磚瓦企業191家。
此外,重慶還出臺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,油煙排放限值加嚴50%,完成2200余家餐飲業和公共機構食堂油煙整治。嚴禁露天焚燒秸稈和垃圾、露天燒烤、煙熏臘肉等行為。
據了解,日前,重慶修訂《重慶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》《重慶市空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》,并對505家企業的1094個廢氣排口開展執法監測,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措施清單,加強與四川省廣安市、達州市等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。
截至5月31日,今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33天,同比增加1天。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2018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但2019年環境形勢扔不容樂觀,大氣、水、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時間緊任務重,離老百姓的期待還有差距。下一步,市生態環境局將聚焦打好碧水保衛戰、藍天保衛戰、凈土保衛戰、長江保護修復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標志性戰役,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,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。